近年來,南海區委區政府堅持以專業化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以社會化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以智能化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努力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不斷提升基層政府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培育專業人才
打造基層治理特色品牌
據南海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海區堅持以專業化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連續多年舉辦社會治理領域相關比賽,積極培育市域社會治理專業化人才。同時,通過專業化基礎研究把脈社會治理,著力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基層治理品牌。
3月31日,第十一屆南海區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征集活動啟動,這是該區連續11年舉辦社會治理創新大賽。此次活動充分發揮專項資金杠桿作用,持續支持、引導、撬動部門、鎮(街道)和社會力量,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有效解決社會治理難題。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3500余萬元,獎勵250余個創新項目。此外,南海區還在各鎮(街道)設立社會治理創新專項獎勵資金,區鎮兩級每年投入6000余萬元,推動各部門和社會力量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契合點,共同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
自2017年起,南海區連續4年舉辦“社研與社聯”主題調研大賽,積極培育社區治理的研究型人才,匯聚各方力量,蹲點社區、扎根基層開展深度研究。據統計,該項比賽已累計吸引140余個申報主體,500余名參賽者共撰寫具有借鑒意義的基層社會治理調研報告90余份。
多方協同發力
畫好社會治理同心圓
近年來,南海區充分發揮企業、高校、媒體、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積極探索社會治理難題破解之道,努力畫好社會治理同心圓。
2021年5月,南海區舉行“創建熟人社區”現場推進會。會上發布《南海區創建“熟人社區”三年行動計劃》,致力于解決基層治理面臨的情感歸屬無依、家園認同缺失、公共精神難聚等問題。
實踐中,南海區推動區域化黨建網格與社區自治網格融合共生,引導社工、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主動參與基層治理,著力構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糾紛”的基層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全區共有樓長、巷長、街長4300余名,解決社區問題7000余個,化解鄰里矛盾糾紛3000余件,開展社區活動1萬余場次,帶動居民志愿者參與社區治理達8000人次。
2021年9月29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湖社區尚觀嘉園小區召開第三季度樓長議事會。
從不愿社交到走出家門,再到積極投身社區各項志愿服務……在這一過程中,社區負責“穿針引線”、搭建平臺,助力居民社團成長。同時,先后成立書畫協會、太極愛好者協會、舞蹈協會,興趣愛好相同的居民在社區引導下聚在一起,鄰里關系越來越融洽,對社區的歸屬感越來越強。
在桂城街道支持下,市公安局南海分局桂城派出所進一步升級“熟人社區”模式,推出“1+3”線上線下多元調解機制,實現公安、社區、司法、社會力量協同發力。在中匯警務室,社區民警創建“微信接待室”工作群,群眾遇到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可及時在工作群溝通,公安、社區、司法、民政等部門會在第一時間啟動聯調聯處機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此外,桂城派出所還在警務室設置接待點,實現化解矛盾不延時、便民服務不打烊。
堅持數字賦能
讓城市治理“耳聰目明”
2021年,南海區在全區上線智慧城市運行平臺,全力推進“一網統管”建設,讓城市治理更加“耳聰目明”。
南海區廣泛整合各類非警務事件,設立超級工單中心,融合市長直通車、區長直通車、網格化平臺、我為群眾辦實事平臺、網絡輿情等業務系統數據。截至目前,已接入10個業務線口數據,匯聚企業和群眾咨詢訴求工單量超過10萬件。
此外,該區還落實區領導掛點輪值制度和交辦制度,目前已有13位區領導參與輪值,對8件重點工單作出批示。同時,制定社會治理否決權工作指引,堅決杜絕“踢皮球”和“回旋鏢”現象。
為更好地服務民生,南海區打破“信息孤島”,統一巡查終端和工單流轉平臺,初步實現“一個終端巡查上報、一個平臺流轉辦理”。2021年11月,在第十四屆“金音獎”中國最佳客戶聯絡中心及卓越客服體驗評選頒獎典禮與國際峰會上,南海區行政服務中心獲得2021年“金音獎——中國政務服務熱線獎”。
據統計,巡查終端統一后,南海區累計減少重復巡查任務數達18.5萬個,巡查員負擔減輕約10%,村居社會治理綜合工作負擔減輕約7%.“一個平臺流轉辦理”模式下,區職能部門、鎮(街道)、村居工單流轉效能提升約33%.平臺上線至今,集體投訴事件同比減少26.67%,“踢皮球”事件同比減少74.82%,群眾滿意率同比提升6.79%。
“接下來,南海區將從構建社會治理協同機制、持續打造社會動員體系、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三個方面入手,著力構建‘公共服務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進一步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增強南海城市競爭力?!蹦虾^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法治日報)